“高铁扒门女”一夜之间成为热词。这两天又爆出消息,说该女子居然是一位小学老师,且因此事被校方(也许是教育部门吧)停职,为此该女子还发微博“申诉”,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我教学又没有什么过程,凭啥停我的职?说实话,同样作为一个教育者,很是汗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此言行。
虽然不能要求教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但此老师的行为简直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我想,就算是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不可能这样做吧。也许因为这位小学女教师,教师团队再一次要被“妖魔化”了。网上段子已经出来了:
“这名文弱的女子,只身与五名乘警(乘务员)搏斗,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成功阻拦住了世界上最快的钢铁洪流——和谐号列车!”
该女子凭一己之力“扒停”高铁,仅仅因为丈夫没有能赶上此趟高铁。视频显示,此女子一开始对高铁工作人员的好言劝阻视若罔闻,后当几名乘警试图把她推进车门时,她扒住车门不肯,等几名乘警又想强行把她拖离车体让车门合上时,她俨然泼妇一般,不依不饶——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都用上了,看见她赖在地上撒泼耍赖近乎疯狂的样子,无法想象她在学生面前为人师表的样子。
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当这一幕发生时,她的孩子就在旁边就站着,亲眼目睹了自己身为教师的母亲所有“丑行”。当然,我无法知晓她孩子此刻的心理:当看到母亲如此失常的行为,孩子是恐惧害怕,还是羞愧难当?但同样作为一个母亲,我很难理解此母亲的行为:她也许可以不在意她的丑陋让全世界都看见,可难道真的一点也不顾忌自己的行为会给女儿带来怎样的心理冲击吗,反感or效仿?
还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名女教师,用自己的愚蠢、狂妄和无知给自己的学生上了一堂最最糟糕的课。她的所作所为让她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不知道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能要求自己的学生遵守规则:在学校遵守规章制度,在课堂遵守课堂秩序,在公共场合遵守社会公德,长大后步入社会遵守法律法规?
也许这位女子可能当时确实是有急事,急着赶高铁。理由也许很正当,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事情就算合情,但未必合理合法。如果依此女子的逻辑:所有误车误船误机的乘客,都有理由“扒”停自己没有赶上的交通工具,那么会出现什么场景——我不敢现象有人紧紧扒住机舱门,不让飞机起飞的场景。或许退一步说,误车的人的损失可以弥补(如果不影响其他列车的安全通行),晚几分钟就晚几分钟吧,可是,其他正常出行乘客的权益又有谁来补偿?也许有人下了高铁也同样要赶时间呢?就好比年年高考都有迟到不能进考场的考生,如何对待这种迟到现象就引起过热议。记得某年有位考生跪求门卫也未能进入考场,在考场外失声痛哭。网上意见不一,有人说能通融就通融一下,考生十年寒窗不易啊。也有人说,规则就是规则,既然制定了就要执行,否则还是规则吗?迟到一分钟的可以进场,那么两分钟的呢,三分钟的呢,四分钟的呢……?很多事情,一旦开了口子,后患无穷。
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规则?规则其实是一个圈子、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管成文还是不成文。比如学生有学生守则,行业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做人有起码的道德良知,公共场合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一个民族有千百年来传下的习俗,而一个国家更是靠法律来约束所有的人。甚至游戏都得有游戏规则,否则游戏无法进行下去。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矩(规则)的重要性。
身为一名教师,应该比一般人更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不是天天都要求学生守规则吗?要求学生遵守学生守则,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级公约。可是,如果一名老师仅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遵规守纪,可出了课堂自己却带头不遵守规则,这样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信服呢?我想此事可能给许多学生带来困扰吧,因为该老师的言行不一。教育部门给这位老师做出停职的处分,也许是出于深层思考:这位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老师,显然在目前的精神状态下不适合教书育人,停职也许是让这位老师好好反省。记得看过一则新闻,说美国有位女教师被学校解雇,原因竟是多年前这位老师在社交网站上发表了自己扮成海盗模样的照片,校方给出的理由是这位老师的行为可能会误导未成年的学生,有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当然中外文化存在差异,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敬畏规则,自己首先要是一个懂规则守规则的社会人,这是一个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无论中外。当然,教育部门给这名老师停职,是否有法规可寻,是否合乎规则,尚待有关部门给出合理的解释。
敬畏规则,可以是小事,小到只是过马路不要闯红灯要走斑马线,小到只是地铁上不要吃东西不要乱丢垃圾,小到只是去公共场合办事要按规矩排队,等等。敬畏规则,同时也是大事,比如如果不小心误了高铁时不要试图凭一己之力逼停高铁;比如不要什么事情都寄希望于托关系走捷径(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最最不守规则的事情就是走后门);还有,比如支付宝下次要求用户分享年账单时,不要被迫选择同意某某条款(据称此事发生后支付宝当夜连夜道歉并采取补救措施)——就算是马云这么牛的人,在很多事情上也是要守规则的。至于遵守法律这种规则的重要性,就毋庸我赘言了。
希望敬畏规则这种敬畏,真正成为一种敬畏。(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