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 密码:
>> 德赛论坛
参观李家庄中央统战部旧址心得体会
发布日期:2017-07-31 来源:九三学社邢台市委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2017年7月22号一个清凉的早晨,我们九三学社邢台市委一行40余人,在社主委勾艳华的组织带领下,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石家庄平山县李家庄中央统战部旧址,在此进行了2天的参观、学习和培训。对其他社成员而言,可能这是故地重游,因为以前曾在此地组织过一次活动了,可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此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此行的期待。

这2天的培训日程如下:1.在李家庄统一战线陈列馆由河北社会科学院王树臣教授进行《不忘合作初心,携手继续前进》的现场教学;2.由王树臣教授在中央统战部旧址会议室主讲《增强政治意识,提升参政能力》;3.在统战部旧址会议室观看专题片---九三学社发展历史。紧张忙碌的两天很快过去了,回味这两天的经历,心中有所感触,因此做一个此行的总结,也是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吧。

来到李家庄统战部旧址,我们首先不顾乘车的疲惫,立刻由早已等待在此的王树臣教授给我们进行了现场讲授,我们40余人跟随着王教授,细细观看了每一张有历史意义的图片,每一个带着历史印记的文物,认真聆听着这个见证了中国统一战线发展的老屋的光辉历史,思绪随着王教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来到了隆隆炮火的战争年代。李家庄,一个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寂静平凡的小山村,随着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和“五一口号”的发布,沸腾起来,登上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大统战”而在中国统一战线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李家庄,中央统战部在这里恢复成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这里聚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里构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在这里共商国事!这片红色的土地,见证了中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跨越,记录了许多生动感人、彪炳历史的统战实践。这个青灰色的老屋,饱经沧桑,却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6年,在省委统战部指导下,平山县委对旧址进行了改造提升,改建后的老屋将更好地担负起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的重任。本次讲解持续了3个小时,王教授不顾炎热的天气细致入微的讲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2点半,我们准时来到中央统战部旧址会议室,由王教授接着给我们做《增强政治意识,提升参政能力》的报告,这个会议室还保留着抗战时期的原始风貌,长条木制课桌椅,青砖铺地,木质房梁和双开的木门,看到这一切,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当时伟岸的身影。王教授通过PPT和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给我们不间断的进行了3个小时的授课,虽然时间很长,但是在他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解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丝毫没有感到政治讲座常有的那种单调和枯燥,大家听得兴致盎然,收获颇多,这种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使我由衷的钦佩,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这次讲座使我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清楚的东西,如民主党派的职责,民主党派成员如何参政议政,如何提出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提案。

第二天9点,我们准时来到中央统战部旧址会议室观看专题片---九三学社发展历史。该片长3个多小时,详细展示了九三学社从无到有,从被迫停止工作到恢复活动,到散发出现在的勃勃生机,看得我们非常激动和振奋,九三的历史就像中国革命的历史,曲折而顽强,于逆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九三学社的前辈们无一不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如历任主席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6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汉字排版专家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桥梁专家茅以升。这些不但在年龄上是前辈,在学术、在精神、在做人上都是我们的表率。我为有这样的前辈而自豪。

这是两天的主要活动,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事:一是我们通过这次活动,同吃同住,共同生活了两天,增进了社员们之间的感情。我们以8个人为单位,共同住在一个农家院,因此就像一个大家庭,以前从未谋面的或即使见过面也叫不上名字的社员这次我都认识了,相信以后会更加熟悉;二是李家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农家院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许多荷花,山坡自上而下的木制小桥雅致而方便,站在木桥上望着那一波绿水,心情也随之放松。

现在,回顾这两天的参观、培训经历,我觉得此行时间安排紧凑,培训内容丰富多彩,讲授老师幽默风趣,提供信息量大,使我们收获良多。在此我也要特别感谢勾艳华主委的辛苦付出,从安排车辆,统计人数,组织参观学习,住宿,无一不亲历亲为,非常辛苦,由于勾主委的努力,我们这次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马晓晔)